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山情怀,大海精神。
我是英语学院翻译专业今年刚刚入学的新生,从遥远的云贵高原、横断山区来到繁华的梦想之都——上海求学,记得我报到的那天办理组织关系时,有的同学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说:“你已经是预备党员啦?”我坚定的点了点头,一段往事又浮现在我的心头。
还记得那是进入高三前的暑假,爸爸为了让我放松一下,带我到云南西部的著名景区腾冲走了一趟。在途中,路过保山时,爸爸的一个同学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到了当地的一个林区去游览。当车在贫瘠荒凉的山间走了很长时间后,突然进入了一片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林海,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我问那位叔叔,这是什么景区,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叔叔告诉我:“这就是杨善洲老书记的大亮山林场。”杨善洲是原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筚路蓝缕,风餐露宿,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多是通过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献礼十八大影片《杨善洲》认识了这位感动中国的老党员,而对我来说,当我看到屏幕上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时,我更是激动万分,仿佛又一次置身于那片充满希望的绿意之中,仿佛又听到了山间潺潺的水声,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我在参观了杨善洲老书记当年居住的山间茅屋之后,站在老书记亲手种植的那棵红豆杉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突然间,我发觉那棵红豆杉结果了,青翠的树叶映衬着那鲜红的果实,那么惊艳,那么正气。恍然间,我仿佛看见了井岗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苗,想起了延安杨家岭上飘扬的红旗,听到了奥运会上奏响的国歌。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老骥伏枥,意气风发。杨善洲,这位群众口中的“草帽书记”不仅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更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感受到了他像巍峨的横断山一样,坚韧不拔,深厚朴实的大山情怀。在大亮山的所见所闻一刻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假期结束回到学校后,我主动要求参加了学校业余党校的培训,经过努力,终于在高中毕业前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来到上海这段时间,在惊叹于大上海繁华景象的同时,我也隐约体味到了上海的精神。从开学典礼上曹校长给我们解读的“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的校训,到国庆期间我和同学们去游览的南京路、外滩、浦东新区,上海世博会园址,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传递着建设国际大都市强烈的脉动。让我分明又感受到了一种更加博大、更加宽广的文化。而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着,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气魄与情怀呢?
直到有一天,站在广阔的长江入海口处,看着无数条河流融汇入宽广的大海。我才突然领悟到这是一种与我以前的文化背景有着深远的联系,却又更加辽远的精神气质。而看着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仿佛一家人一般亲热的景象,我更加明白,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不正是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传统吗?这不也是上海市市长俞正声倡导我们青少年积极践行的上海价值的核心吗?正是这些包容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元素,才让整个大上海都跃动着蓝色的海洋气息。
我深深的体会到无论是千山万壑构成的大山情怀,还是千回百转的河流汇集成的大海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将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的民族精神。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也有一个人从我的家乡---云南玉溪走了出来,走到了上海,走向了世界。他就是我们玉溪人的骄傲,人民音乐家、国歌的曲作者——聂耳。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至今仍然传唱不息。聂耳是大山的儿子,也是大海的儿子,大山给他以坚韧,大海给他以宽阔。而今天,我,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也带着对党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期许,来到了这座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如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经过了云南虎跳峡的汹涌怒吼,冲出了曲折险峻的长江三峡,孕育出深厚广阔的长江三角洲,变得包容、融合。
今天,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勾画了伟大祖国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前进的号角。我们当代年轻人也应当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融汇进现代化的理想,带着高原的期待,以山的气势、海的气派,在山与河的碰撞中,河与海的交融里,奔向世界、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