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网络访谈:关注教育公平

农村生源比例问题

李守信(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农村生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但解决好这一问题,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核心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落实好,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改善这些地方的办学条件,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尽快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目前,国家已经在努力采取措施缩小区域间生源比例的差别,如实施协作计划和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政策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农村考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周标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要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学校、家庭和政府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她表示,学校教育应该是影响留守儿童的主渠道,要想让他们在学校快乐健康成长,首先,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同时,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参与进来的机会,此外,学校还要想方设法改善寄宿条件,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

重英轻汉问题

闫桂珍 (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这首先是个导向定位问题。现在,社会上几乎把英语作为升学、升职、晋升职称的一个硬杠杠,使英语学习几乎成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实际上,中文博大精深,在中学或大学突出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是很重要的,同时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她主张,让大学把语文作为必修学科,在高考、职称晋升等方面也增加对语文考核的权重,自然就会把这个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