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井子 洪汉英:诚信建设,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012-11-13 09:27:46    来源:文汇报   

诚信建设,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诚信是一个社会基本的行为准则。于井子代表和洪汉英代表分别来自上海卫生和教育系统,他们对诚信建设有着共同的看法——诚信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先有真诚才有别人对你的信任

于井子护理小组让普陀区人民医院声名鹊起。一些病人甚至叫不出医院的名字,却知道要去的是一个有于井子的医院。护士们在于井子的带领下为这家二级医院赢得了赞誉。信以诚为先,先有真诚才有别人对你的信任。一旦住过这里的病人,下次生病都不愿再去别的地方住。于井子说。

但在当前,诚信这一良好社会风尚更多地被功利侵蚀。于井子说,现在讲诚信的老实人往往吃亏,不讲诚信的人却常捞到好处,要扭转这一社会风气,必须保护讲诚信者的利益。如果一切向钱看,社会就谈不上诚信了。在她看来,诚信是要用诚意一点一点换来的。一次,有位患者要配上千元的自费药用于治疗脑梗塞,家属非要跟入治疗室监督配药。于井子说:病人不信任我们,我们就让他监督,一回两回,病人对我们就彻底放心了。

在于井子赴京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和她说:其实,只要病人能够相信我们,我们是很愿意为病人服务和着想的。但她知道,诚信建设除了要有良好的心愿外,不可能离开制度的监管。

在上海,医院用公示制度让医务工作在阳光下接受评议:在走廊墙壁上,将每周、每天该为患者提供的所有护理服务都挂出来,如果不满意可以及时投诉,就连医疗账单都列出明细,实行每日一清。患者用医保卡就能查账,哪些药该开,哪些费用不该收。如此一来,医生必须诚信开药,否则有可能面临投诉。在于井子看来,一切都向病人公开,既是医院释放的一种诚意,也有助于医疗诚信的建设。但制度管不到每个角落,一旦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考验的就是人的良心。

曾有护士带着反正到时候我会做的心理,在护理还没做的情况下就做好了记录。于井子发现后给予了最严厉的惩处,她说:不管你最后做没做,这都是一个诚信问题,一旦被病人发现,降低的是整个行业的诚信。讲诚信,就要言必行,行必果,医疗诚信必须从点滴小事建起。

诚信教育从教育者自身做起

当了3年辅导员,洪汉英对诚信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她说,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利益日益多元的时期,报告大力倡导公正、诚信的价值取向,这将推动社会释放更多的正能量。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洪汉英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她看来,诚信教育是无法量化的,要从教育者自身做起。

洪汉英说,她对学生做过的允诺一定会遵守。她长期在新疆工作,知道新疆学生在上海选择留下来的少之又少,而新疆少有用人单位到上海来招聘新疆学生。2009年,洪汉英在开会时对新疆学生们说:你们回疆就业有困难,我一定会帮你们想办法。

学生们只当她是随便说说。令学校和学生都感到意外的是,连续3年,洪汉英带着她的毕业生远赴新疆参加招聘。在她的学生被用人单位以招满了为由拒绝时,洪汉英站出来说:我是他的大学辅导员,专门从上海赶来推荐我的学生!对方表示难以置信,洪汉英补充道:上海不是援疆吗,我们在用行动援疆……”3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新疆学生的就业率屡创新高。

学生们口耳相传,说洪汉英老师说到做到。洪汉英对他们说:人一定要讲信用,否则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

一次,一名学生悄悄找到她说:洪老师,我的学位证没拿到,我去办个假的行不行?洪汉英说:我允许你犯错误,但绝不允许你撒谎,拿你的人格和学位证书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洪汉英的理念是,诚信教育要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更高的层面去引导:就像一棵大树,如果树根长正了,树干也不会长歪。在这一层面,从小的家庭教育处于主导地位。透过一个学生,仿佛看见他的家庭。

当前,一些家长的观念让洪汉英深深忧虑:有些家长说,只要孩子成绩好,将来就能做金领,赚大钱,其他的关我们什么事……”在她看来,家庭引导至关重要:家长应该用行动给孩子展现端正的品行。

诚信教育,全社会一定要形成合力。洪汉英说,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到道德实践中去,常常反观自己的内心,不要让良知离自己太远。